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面向未来的“赶考”
作为国家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中最受公众注目的一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难点在哪里?改革有“分解动作”,还是一步到位?改革后,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否会降低?学生未来的升学是否有更多选择权?
“看见太阳,你就把阴影甩在脑后了。”一位学生高考落榜后,父亲这样安慰他。实际上,对于已经进入改革通道的中国考试招生制度,普通民众心中都有不少疑问。
(一)
对于一项每年关涉上千万人命运的考试招生制度,其任何一次调整,哪怕只是细节上的微调,都得面对公众的检视和质疑,接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全方位检阅。
“从孩子出生到走进高考考场,中国父母的绝大多数精力都是在围着孩子转,父母累,孩子更累。18年辛劳,只为那两三天的高考?我们的高考究竟是要干什么?今后的高考改革,能不能让孩子们轻松点?”在北京一家培训机构,送孩子上课外培训班的石先生语气急促。
对于包括高考在内的中国现行考试招生制度,抱持既爱又恨心情的,又何止石先生。
“我们十几个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将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从高一带到高三,最后却发现,3年1000多天的付出,结果似乎只是为了培养几个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满意。”贵州某重点高中一名特级教师对于考试指挥棒下不断异化的高中教育,忧心忡忡。
事实上,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交汇点,高考改革牵动着社会各方的敏感神经。
对此,2014年年初,教育部门户网站回应称:将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
在中国教育这根长长的“链条”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节点”。如果只有考试招生制度本身单兵突进式改革,而没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制度的配套改革跟进,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4年6月,处在风口浪尖的河南高考替考案硝烟未散,辽宁本溪高中87名体育加分生、河南漯河市高中包括省文科状元在内70余名体优生加分事件,又被接连曝出。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是教育行业内部的一次“外科手术”,本年度高考季一连串“地雷”被引爆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制度的配套改革跟进,以避免改革的碎片化。
实际上,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的步伐就不曾间断过。从标准化考试、招生“双轨”到“一轨”,从“一张试卷考北大、清华、高职高专”,到自主招生、分省命题,从3+X到3+文综、3+理综,其实都是在试图探索一把能相对科学测量考生的“尺子”。民众已经从中明显感受到国家一直在试图改变“一卷考全国、一考定终身”的沉疴。
但是历史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大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单兵突进”式高考改革,都不足以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更难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
今天,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教育领域改革,其外部形势早已不似当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已然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
(三)
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可能既天翻地覆又能得到公众普遍支持认可,只能是在现实与未来、公平与效率、社会心理与教育规律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然而,考试招生制度作为中国教育步入“深水区”的改革难点,没有现成的答案可资借鉴。
纵观过去30多年的高考改革,我们不难发现,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和高校都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可自主选择高校,高校也不是被动等着学生来,“要让学校和学生像‘自由恋爱’”。
在某著名大学自主招生射击冬令营中,一名省级重点中学学生虽然获得全国第一名,但因与该大学的要求相差3环而被淘汰。该校校长说:“这个学生打在靶子上的子弹,像是打在我的心脏上。”
过去30多年,我国的基础教育始终难以走出以分数为圆心画圆的怪圈,很少思考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和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地方政府领导期待本地高中培养更多能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大学使出浑身解数招收高分考生;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教师挖空心思研究应试秘笈;学生和家长投入巨大精力、物力、财力去提高分数…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认识到,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宜单兵冒进,它需要在改革的试管内,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最大限度汇聚全社会智慧,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断去实践、梳理和总结,使这项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梦想与期待的考试招生制度臻于完善。
我们相信,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都将是老百姓所乐见和热望的。
此刻,如果用一个仪式送别即将成为历史的2014年中国教育改革事业,我们宁愿将本年度教育改革创新的“大奖”,授予那些为中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付出巨大心力的英雄们。因为,在众声喧哗的嘈杂声中,他们果敢地站到时代的前列,在为中国教育的未来“赶考”!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考试招生 制度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