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无意送春归,只将天意常违。留得春暖护芳枝,处处花飞……”优美的词句,道出了云贵明珠——昆明之美。“春城”的美,不仅美在她绮丽的风光和宜人的气候,更美在她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昆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的厚重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回望这片沃土上的教育历程,一个名字穿越历史的风烟熠熠生辉,这便是发端于省立工业学校(创建于1910年)的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创建 “多轴联动,厂校合一”校企互融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把“标准引领,项目驱动,教-赛-产多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切实与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了“校内基本职业能力培养、校中厂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准职业人培养”的校企高度融合的人才共育,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制定并完善全院3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16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分类管理、分层对接”的校外实训管理体系。按校企合作的内涵,将合作企业分为教学、科研、技改、就业等多方合作关系的“共育型”校企合作企业和顶岗、就业、第三方评价等的“共管型”校企合作企业,分由不同委员会(对应综合管理部门)管理。“共育型”校企合作企业采用“分层对接”,形成“职责清、任务明”的结对帮扶结构。
推行“以赛三促”的“四级赛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管”的“以赛三促”专业教学方式,形成“以专业核心课、企业职业标准为基础,以国家赛项为引领”的“四级赛事” (国家、省市、学院、系部),形成以学院主导,校企合作办组织,教学系部完成的管理体系。将赛项融入到教学任务中,与专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衔接,融入生产加工及管理元素,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通,形成教赛产高度融合的赛项内涵。广泛开展“主办、承办、参与”等多形式的竞赛活动。建设期内,师生专业技能大赛全国获奖32人、省级获奖243人。
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实习实训、培训鉴定、技能提升”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如今校企合作企业已达93家,其中省级示范实训基地8个,并按“校企共建、产教一体、互惠互赢”原则创建了机械类、电气类、汽车类、管理类4个专业集群的7个“校中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三级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合作办学、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在省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赋予学生过硬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养成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推行诚信积分制度,每学年学院会根据学生的诚信积分情况确认诚信等级,作为学生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而且同等条件下,诚信等级高的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和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青春时光,当勤勉为未来蓄力,也应绽放让岁月留痕。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并广泛举办五四晚会、运动会、团队主题活动等,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促进了其交流表达、团队合作等各项能力的提升,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秉承一份“开物成务、明德至善”的使命,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让学生磨砺品性、丰厚知识、增强技能、提升素养,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而学院也成为了华夏职教版图上一个鲜明的地标。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维持较高水平。学院被评为云南省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和全省十佳“就业典型”高校称号,连续三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还是云南省内同类院校实践基地、大中型企业入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基地、区域大赛竞赛基地和中西部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基地,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责,每年为社会培训鉴定上万人次,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由于特色鲜明、办学成果突出,学院获得了“云南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文明学校”、“黄炎培优秀学校”、“云南省高职教育优秀学校”等殊荣,师生在全省技能大赛中多次荣登榜首并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佳绩。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当前职教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面对机遇与挑战,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开放创新、多元合作、立足机电、服务制造”的办学特色,实现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倾力打造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一流职业院校,助力学子谱写华彩人生,为我国职教发展再立新功!
2010年11月,“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被确定为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形成了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骨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学管理实现体系化。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系,构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系部的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训管理方面,学院构建了“资源共享、内外衔接” 的三级实训体系:一是校内基础教学实训体系,夯实学生技能基础;二是“校中厂”生产综合实训体系,形成教学生产高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三是校外顶岗“准职业人”实训体系,搭建了云南省高校首家CRP信息管理平台,结合就业取向,融合岗位生产特点,进行针对毕业论文(或顶岗实习总结)的改革。三级实训教学体系,体现了从基础技能要求到专业综合技能要求的实训教学特点。
质量管理实现标准化。学院通过ISO9001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建立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具实施性、操作性和指导性,并有效改善了学院的运行机制,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化。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教务处牵头成立了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各教学系(部)成立教学质量监控督导小组,由各教研室牵头具体负责组织安排教师听课、教研室活动、教学检查及评价等工作。构建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毕业生信息跟踪与反馈系统”,真正做到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完善了“多元化”专业过程性评价体系、“多证书”评价制度和就业服务工作体系与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监控、评价,切实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指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包括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遵循此原则,学院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成长需求出发,以服务滇中经济圈机电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及“多证制”培养机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形成了在职教集团指导下政行研企校合作办学的新体制。
创新“多方联动,双线三层”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院组建了由云南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牵头,学院与科研单位、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云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与学院管理并行的集团规划、管理并执行“双线三层”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了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全面融合。
构建“多方合作,四位一体”机电类技术技能杰出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建设完善了含5个省级校内实训基地在内的37个实训基地,成为了先进制造共享型教学平台、制造技术积累与创新平台、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推广平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放平台,实现了合作办学的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区域内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成果的推广。
“行业引领、服务地方”,紧扣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设置专业。学院以培养装备制造、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和现代服务等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定位,将专业与产业对接,形成专业集群优势,充分发挥了学院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新路 华彩 人生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