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已经结束了,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按照惯例,有关高考方面的话题在今后两三个月内依旧是人们茶余饭后意犹未尽的谈资。有人说“高考是在考学生、考学校,填报志愿则是在考家长、考老师”。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即将升入高二学生的准高考家长,焦虑紧张之情不免与甲型H1N1流感般在逐渐升级。
最近看了芬兰和德国教育方面的有关情况介绍,笔者认为这两个国家不同侧面的教育制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育制度,不仅不会令学生家长身心疲惫,还会造就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高质量人才。现将芬兰义务教育和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采撷点滴,与大家共享。
自2000年起,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左右的学生都会参加一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这项由发达国家经合组织开展的国际教育调查活动,旨在测试那些即将结束义务教育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考试内容包括数学、自然科学、文字阅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等。在2000年、2003年和2006年三次测试中,芬兰学生在所有领域的技能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尤其是在2006年的每项考试中,芬兰学生取得了历次考试的最好成绩。不仅如此,芬兰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成绩差异也很小,社会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也不大。
总结芬兰义务教育所取得了的成绩,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在芬兰社会具有重要地位,尊重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识;二是教育非常重视机会平等,基础教育是完全免费的(包括上课、学习资料、用餐、健康、交通等);三是师资精干,教师职业在芬兰极受欢迎,学校能够从应聘大学生(必须经过师范教育且具备硕士文凭)中选拔最上进和最具天分的人从事老师工作;四是倡导以学生为导向、积极的学习理念,学校活动和教育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活动以及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以及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五是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教育的目标和全国性的核心课程计划,并对学校提供支持进行监督,地方政府负责组织教育实施和目标执行,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措施和内容上拥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六是建立良好的合作与学习关系,在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权威机构、教师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寻求互动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参观交流;七是鼓励教学评估,芬兰采用现代化、程式化的评估方法,目的是获得信息帮助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对他们进行制裁。芬兰没有全国性的检验学习成果的考试,也没有学校排名或检查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盛行,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法律和行政法规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规范了不同主体的责任,统一了职业教育标准。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同等对待,专业设置侧重本州经济发展和企业特点,联邦和州政府均有较大力度的财政投入(每年约为30亿欧元),政府还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于职业教育;二是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学校的设置是根据企业的分布和对员工的需求来确定的,职业教育为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对学生就业起着导向作用,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由企业承担(年均投入约300亿欧元);三是职业学校密切配合。职业教育学制为2—3年,必须先完成并通过基础教育的学习和考试,才能进入专业或工种的培训。职业学校配合企业传授专业理论,并按照国家对公民的素质要求普及语言和文化知识。四是民众的认可和积极参与。在德国,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种职业间实际收入差距不大,只要诚实劳动,都会有相应的收入和发展空间。因此,上职业学校是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并非低人一等。况且,当学生时就能够有一定的收入,毕业后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还可以继续到高等职业学校或专业技术大学深造,所以深得家长和普通中学生的青睐与欢迎。
当然,教育发展水平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在教育方面的做法也各具特色。2005年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家庭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2006在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这些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学生的学杂费,为3700多万家庭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780万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广到全国;2008年,又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在普通高中,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6亿元,用于向中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
经过2005、2006、2007连续3年的大扩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一年即达810万人,实现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近1100万人,在校生总数近3000万人。从2007年起,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90%的学生每年都可以获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此外,中职学生还可以通过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校内奖学金等形式获得资助。
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全国报考人数570万,最终录取27万,录取率4��7%,而2008年报考人数1050万,录取599万,录取率57%,目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2700万。为了不让每一个考入公办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自2000年起,国家相继开展助学贷款、设立奖学金、减免学费等各项资助政策与措施,每年资助400多万大学生,约占在校生的23%。
今年继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5省(区)后,又增加了辽宁、天津、浙江、安徽、福建共10个省(区、市),实行高中新课程后高考新方案,即:以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分数共同决定学生能否进入高等学府,这是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教学中,老师将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授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课程内容的变化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的教学方式从只关注教学内容到开始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将更多的体现。据有关专家分析,当前不少地方正在推进的课改,使一些非应届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变化较大,放弃复读。因而,此举也是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人数普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考生减少还有其他原因,如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后,绝对人数少;二是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的就业神话破灭,高中毕业生通过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想法受到动摇,部分学生转变观念,不参加高考;三是越来越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加入赴国外上大学的行列。据统计:近几年,仅北京参加“美国高考”的考生超过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已获得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随着国力的增强,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不久的将来上大学不再是件难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就业观正在发生转变,社会的成才观也将逐渐从“高考一元论”转变为“多元并存”。高考决定命运的观念淡化后,社会、学校、家长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选择合适个人发展的成才之路,而不必“唯高考、大学是从”。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侧重于检验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一次考试定终身”;在现代素质教育体制下,考试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测试学生的知识面和应变能力,鼓励、支持和帮助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文明与价值取向,需要更多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获取一种与个人兴趣爱好相适应,又能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的学识与能力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制度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