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商业语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学经典的琅琅书声却比以往更加响亮。然而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之际,国学却依然面临“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时代窘境。比如,“不求甚解”的诵读是否适用于新媒体的当代背景?传统的内容是否有不同的演绎和承载方式?
科技时代,国学何为?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长河中,由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印证的“摩尔定律”,掀起了各民族国家你追我赶的科技浪潮。对中国而言,“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亦历历在目,于是科技与实业发展自然作为国家战略之重。有人因之疑惑,心心念念“仁义礼智信”的国学,对当代国人来说意义何在?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然而在文化上,今人却未必比古人高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看来,因为传统文化的断裂而造成信仰缺失的年代,许多社会问题出现了,这并非实用主义的科技所能解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些人常常是西方的道德没有,中国的道德也没有,处在一个真空状态里,这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是很危险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直致力于推行传统教育的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深谙国学之道对于社会人心的塑造作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和管理研究所所长于江山则补充说:“科学、技术等现代性的发展思路,往往是以人为工具,而不是以人为目的。而传统文化讲‘君子不器’,是以人为本的。再比如当代大学教育培养的是‘专才’,而国学培养的是‘通才’,旨在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厚度。从这种意义上讲,国学教育不只是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本教育。”
国学教育,到底教什么?
国学的回归既然是必经之途,那么教育就应担当大任。然而,国学教育究竟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以来,各方都在做自己的探索。
“如果不注重经世致用,我们的国学到头来就是昙花一现,没有生命力。”于江山认为,国学分为“源流之学”与“源流之用”两大块,“源流之学”是路径和载体,“源流之用”是最终目标和宗旨。而国学教育从一开始的误区就在于,只强调“源流之学”,而忽视了“源流之用”,这就使得国学愈加成为一种小众化、精英化的圈子文化。“任何文化如果不落实到生活,那就是一句空话。”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者陶行知也说:生活即教育。这两句看似“顶真”的格言,实则道出了关于教育本身的真知灼见——国学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国学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从家庭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尽早地理解经典的内容,打破传统死记硬背的诵读模式。”作为孔子第七十四代孙、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凡鹏,对于国学的传播和教学模式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他从国学的“生活化”入手,用科技孵化新媒介,力图让传统文化的火种冲破古书的藩篱,飞入寻常百姓家。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国家、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结合与相互促进,因此国学教育的创新就十分必要。”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金东介绍说,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建设开通的“青年之声”,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渠道,也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平台。
“互联网+”了,国学怎么走?
1968年出生的孔凡鹏,现今已接近知天命的年岁。他曾与研发团队一起从“集成经典”出发,把历年来的传统经典篇目制作成电子版,开发了电子书形式的“国学宝典”。“那时网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也没有平板电脑,研发的产品现在来看相当稚嫩,也没有成功。”
2011年,孔凡鹏决定以平板电脑为载体,探索一种新的集视听读写于一体的、具有资源整合特征的国学教育平台,并专门投资创办了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弘扬之道。2015年11月,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监制,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文华正道“国学宝典”正式诞生。“在‘互联网+’的时代,国学的传播必须实现现代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观念和方式不能再拘泥守旧。我们很庆幸走在了时代前列。”孔凡鹏说。
不过,对国学而言,任何媒介的更替归根到底还是工具性的延展。或如乐黛云所言,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选择性”。“就如一个人的一生会遭遇诸多歧路,不知路在何方之时,往往痛哭而返。相比于抽象的知识,人内心的梦想和追求是最为根本之物,也是国学真正提供给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 互联网 时代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