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K12在线教育领域的热门关键词之一恐怕要数“进校”了。实际上,在职业教育领域,“进校”同样是公认的趋势。无论是IT领域的达内科技,会计、医疗领域的正保,IT在线教育领域的极客学院,司法考试培训领域的众合,都在拓展“进校”业务。
职业教育领域的“进校”是指进入大学。但即便是踏入了大学的门槛,与大学合作的层次、深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低门槛”的合作如就业实训,“高门槛”的合作如共建专业、共建二级学院,甚至参股共建混合所有制大学。
“进校”的意义是明显的:获得学费分成;学校集中着数万名的学生,培训机构相当于把业务前置;提升品牌公信力和美誉度等等。
“达内与公立校合作部分的营收占总营收的20%,但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这20%。”达内集团技术总监、达内进校业务负责人唐亮说。他负责达内进校业务已有10年时间。
不妨从达内与公立校的合作过程来看看,职业教育机构进学校的那些事。
政策红利期:职业教育进校的风口来了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2014年底,教育部就《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意见》中,教育部提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当看到这些消息,唐亮知道,职业教育机构“进校”的风口来了。
达内的进校团队是从2005年开始搭建的,当年就开始了与高校的合作。
“刚开始是浅层次的合作——就业实训。高校学生在大四期间,可以来达内学习,达内为他们做就业的推荐。”唐亮说,“这是散兵游勇的状态,从这个学校招多少人,那个学校招多少人......”
此后,达内与高校合作的业务形态也在不断摸索、调整。从2010年开始,逐渐探索深入合作模式,比如共建专业、共建二级学院。
目前,达内和全国600多所高校有合作关系,其中和60多所有深入的合作关系,包括共建专业和共建二级学院。
其中,要讲一个重要的时间临界点:2014年。在2014年以前,与达内深入合作的高校不到10家;2014年、2015年两年,深入合作的高校就达到了50多家。也就是说,从2014年开始,达内与高校的深入合作才开始“顺风顺水”。
唐亮给出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达内在2014年赴美上市,对品牌、信誉、资质有不小的背书,而这些正是高校关注的重点。
另一方面,即是前文提到的政策推动,高等教育处于改革的风口上,很多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大的趋势下,驱使高校有意愿和达内合作。
进校的不同形态:共建专业、共建二级院校、合办混合所有制大学
高校所在的省份中,校企合作政策的开放程度是不一致的,这也导致共建专业存在不同的合作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将合作的专业写在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达内和高校会共同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申报,获批后,共同建设的专业名字会写在高校的招生计划中。”唐亮说。
这是共建专业的主流形态,主要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当地校企合作政策更开放、灵活。
第二种形态是,在中东部省份,对于校企共建专业的政策没有那么灵活的地区,则会采用灵活的变通的方法。
比如,学生入学后,将几个向邻近专业的学生集中起来,达内向他们宣讲达内共建专业的项目,学生可以自愿报名。针对报名的学生将组建新的专业,或者特色班,集中管理、集中教学。
“国家大的环境是鼓励的。具体到每个省落地的时候,开放的程度有差异。浙江、山东等、江苏等东部沿海相对非常开放。我们60多所深入合作的高校,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的高校。”唐亮说。
在共建专业的基础上,慢慢延伸出了共建二级学院。比如与某一个学校共建了多个专业,比如IT、数字艺术、会计,那么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将这些专业整合到一起,组建一个二级学院。达内与浙江海洋学院就共建了一个“达内IT学院”。
共建专业、共建二级学院过程中,达内将获得部分学费的分成,比例同行在4:6或者5:5。具体的比例与当地政策、达内承担的授课任务、达内提供的资源有关。
“今年将重点拓展深度合作。从单个专业合作,到多个专业合作。从多个专业合作,到共建二级学院。”唐亮说。
此外,达内还在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比如混合所有制办学。“达内介入的更深入,直接成为高校的股东、合伙人。”
目前,达内在海南、湖南的两所高校在做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前期探讨。“但这短期很难成为大趋势。短期内的重点是帮助解决高校转型的痛点。”
以公立学校为主,二三本院校合作态度更积极
目前,达内的高校业务团队有400多人,分布在全国各省。
要想与高校达成深入合作,至少需要这些步骤:
首先与院长级别建立联系。但要推动下去,需要与校领导层级去沟通和确认。如果与校领导沟通顺利,达内将和学校联合向该省的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审核获得批准后,将共建的专业写入招生计划。
通常,与一家高校谈成合作,短则3个月,长则半年以上。
达内合作的大部分学校是公办学校。为何首选公办学校?“从高等教育大环境来看,90%以上是公办学校。我们选择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民办可选。”唐亮说,“另外,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心理上有差异。因为我们也是教育机构,民办学校也相当于教育机构,为什么把我们引入进来,对学生做二次的教育呢?”
当然,达内也有民办高校合作成功的案例,只不过在整体进行业务中仍是少数。
在公办学校中,更为积极的是二三本院校。唐亮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二三本院校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
一是招生的压力。2013、2014年,高中毕业生呈现下滑的趋势。“二三本院校如果没有王牌专业,没有口碑有品牌的专业,很难吸引更多人报考。”
二是就业压力。如果院校教学质量与企业需求之间差距太大,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难题。
三是转型发展的压力。相对于一本,二三本院校转型的压力更为迫切。“中国高等教育以前并没有考虑职业化和应用型教育,如今教育部提出600所大学转型应用型大学,二三本院校本身底子就薄,转型的能力不足。如果能引入外部企业,创建应用型专业,他们是非常有意愿的。”
与之相比,一本院校的合作意愿并不积极。道理很简单——不愁招生和学生就业,转型的压力小。
进校的门槛并不低:除了安全性、教学资源,最好还要有成功案例
如果只是就业实训这一初级的合作,进校的门槛并不太高。“很多中小培训机构也在与高校进行这方面的合作,这是游击队的打法,三五个人去高校做一些招生的活动。”
但是上升到共建专业、共建二级学院层级的合作,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中,门槛并不低。“高校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谨慎,因为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声誉。”
首先,高校最关注的问题是合作的安全性。“不能合作一年,你的公司倒闭了。那高校的学生怎么办?”
第二,高校关注培训机构教学实施的保障能力,即是不是有足够的师资、教学资源来支撑高校学生的教学任务。目前,达内与高校合作采用面授的方式,达内从北京派出老师出差到当地授课,但正逐步向远程教育的方式过渡。
第三,高校还会考虑到这一培训机构是否有和其他高校成功合作的案例。“高校的圈子是紧密和封闭的,高校之间的联系也很多。如果培训机构在一个省有两三家成功合作的案例,对其他高校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为什么说进校业务这么重要?
从营收来看,达内与高校合作业务在达内体系中占比20%。“但高校市场对达内的影响,远远大于这20%。”唐亮说。
为什么这么说?
高校集中着数万的学生。培训机构与高校深入合作,相当于将业务前置。
“达内的学员中,80%-90%是高校的毕业生。如果他们在读期间,我们就能将达内的课程植入到高校,相当于省去了学生毕业后再花时间培训上岗。我们有这样的思路----不断把业务前置,介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
“以前,达内做的是弥补大学生和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现在,我们直接把这个沟填平。”唐亮说。他希望,达内院校业务营收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增长40%。
“校企合作”的大门渐渐敞开,谁能先一步踏进校园,恐怕就占据了另一个市场的先机。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红利 职业教育 时机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