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尊师重教,保障体系更完善

发布时间:2016-03-12 01:22:59

浏览量:

分享到:


“最近,我到四川、湖北的一些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调研,跑了许多基层学校和教学点,我发现农村学校变化很大:学校硬件设施普遍得到改善,‘两免一补’和‘改薄工程’,使乡村的校舍面貌一新;乡村教师待遇虽然还是偏低,但相比过去已有大幅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普遍提高,一些很偏僻的地方,互联网、宽带都接入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应用广泛。”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投入,改革完善机制,提升教育保障水平,不仅惠及千百万的教师和学生,更为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以乡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结构性缺编、补充渠道不畅、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太低,职业吸引力不强。

为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国家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2013年启动至今,中央财政已下达综合奖励补助资金43.92亿元,仅去年就达到22.8亿元,惠及604个县的94.9万名乡村教师。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新时期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去年末今年初,江苏、浙江等地陆续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在日前印发的相关文件中,提出9方面措施,让乡村教师“留得住”“下得去”“教得好”。如: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提高乡村教师教龄津贴标准,提高乡村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建立乡村特困教师救助制度,职称评定向乡村学校倾斜,等等。这些举措条条实在、接地气,基层教师深受鼓舞。

特岗教师计划及国培计划对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功不可没。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为特岗计划累计投入资金222.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教师30.67万名。仅2015年,全国就招聘6万多名特岗教师到县镇以下学校任教,覆盖中西部21个省份2.8万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实施国培计划,2010-2015年中央财政投入85.5亿元,通过“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00多万人次。2015年,特岗教师年人均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由每年2.7万元提高到3.1万元,中部由每年2.4万元提高到2.8万元。“待遇留人”不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

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中小学教师的“退出机制”正式浮出水面,今年将全面实施。201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开始在浙江、湖北等15个省(市、区)试点,去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到28个省(区、市)。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将改变“只进不出”、一些不合规人员占据教师岗位导致无法补充新教师的状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合理的流动及退出机制,目的在于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让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3月5日参加政协教育界小组讨论时,就委员们关心的教育预算问题做出回应。他表示,近年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占首位,201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是12000多亿元,到2015年达到26000多亿元,其中半数用于基础教育。预计今年这一数据还将有所增长。

5年来,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断完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体系基本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单位面积中央补助标准稳步提升,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900多亿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强调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同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

2015年11月2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机制》),提出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机制》特别强调“加大投入,突出重点”的要求,“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统筹解决城乡义务教育相关问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胡平(化名)是大别山区某贫困县一名家庭困难学生。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他切身感知并受惠了。因为从去年起,国家完善了学生资助政策,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由每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时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借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启动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有了这些政策,胡平不仅可以顺利念完高中,以后考上大学也不用担心了。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枣阳市吉河小学是鄂西北的一所不完全村小,五年前,学校仅有2台电脑、1个多媒体教室。如今,学校建成了有50台电脑的信息技术室;全部30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展示台;除了卫星教学资源,现在学校又接入了襄阳市教育教学资源平台,能随时分享襄阳市的优秀教育资源,搞网上培训……“我们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吉河小学校长夏道奎兴奋地说。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初小是一所坐落于深山中的小学,随着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全覆盖,学校开不齐、开不足课的情况大为改观。大坪初小老师何晓芹说:“每周会有6节与城里小学一起上的网络专递课。有些教不好的课程,可以通过视频与城区小学的老师进行连线教学,教学资源能够下载和共享。”如今,信息技术搭起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桥梁,对于提升农村地区教学质量、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在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方面的大力投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幅提升6.4万个教学点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560多万名教师晒课300多万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与18个省级、9个县市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共享资源;全国学校“一校一码”、学生电子学籍“一人一号”基本实现。

为补齐农村地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短板,国家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3年启动至今,共完成500多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项培训,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就拿枣阳市吉河小学来说,近三年,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5次以上,培训面达100%。教师信息应用技术能力的提升,与信息化硬件建设相得益彰,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才队伍、资金支持、技术环境,教育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三个基本要素。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几年中,在国家政策引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之下,这些影响教育发展的基本因素不断得到改善、优化和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这无疑为教育改革向全面、纵深推进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记者汪瑞林)

【代表委员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

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教育标准保障是发达国家教育投入保障的重要趋势,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的新阶段的现实需要,建议“十三五”期间,由财政部牵头,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基于质量标准的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并随着财政实力的增长,不断提高;强化政府责任,明确规定教育财政支出应不低于地方财政支出的15%,并将其纳入教育法;制定民办教育分类标准,推动民办教育分类发展;完善投入监督机制,提高教育投入绩效和使用效率。

义务教育建立基于生均拨款标准的财政投入机制,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非义务教育建立基于生均拨款标准、教育专项经费和教育成本合理分担以及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教育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健全基于生均拨款标准,鼓励社会投入,家长合理分担,以县为主、以财政投入为主,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普通高中实行基于生均拨款标准,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基于生均拨款标准,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基于生均拨款标准和竞争性专项经费的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元化筹措经费的机制。

应加快制定民办学校分类标准和实施办法,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分类管理,对两类民办学校在财税、土地和闲置固定资产转让、金融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将财政支持列入财政预算,从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和捐资办学,增加教育服务供给。(本报记者汪瑞林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副校长高岭:

投入教育信息化将带来乘法效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让我们非常振奋。

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西部地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对西部地区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基础教育设施的专项建设,但原来存在的区域性差异并未完全消除,而且不少学校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教学条件相对有所下降,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费持续投入和保障能力等方面严重不足。

教育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它也是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乘法效应。国家应通过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西部教育精准扶贫。有了教育信息化平台,今后中西部贫困地区甚至还可以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父母缺位问题,开发建设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信息交互、情感交流、家校师生的互通。

建议国家设立财政专项,用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扶贫工作。一是以实际成效为目标导向,面向西部地区建立起长效投入的保障机制;二是科学合理地规划测算经费分配比例。目前经费投入主要是以项目建设为主,涵盖了项目建设期的各项费用,而建成以后的运行维护、服务支持、培训等后续运维费用投入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经费中建设经费与后期运维费用的科学配比,避免“有钱建,没钱用”的情况发生,切实保障项目的实际运行效益;三是逐步形成长期持续性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费保障机制。(本报记者柯进采访整理)

【改革故事】

村小搭上“改薄”动车

“没想到校园变得这么美,孩子们都能坐到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日前,在江苏省涟水县黄营乡旗杆小学校门口,一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感慨道。几年前的旗杆小学校舍低矮、教学设备陈旧。如今,投资近500万元建成的新学校里,教学楼、运动场、现代化教学设备等应有尽有。

旗杆小学的变化是涟水县全面推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县‘改薄’工作2014年启动,预计到2018年投入资金2.5亿元,将彻底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涟水县教育局局长鲁家宁说。

本着“补短板、标准化、上水平”的原则,涟水县将基建工程、教育装备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作为“改薄”工作的重点。截至目前,涟水县已投入“改薄”资金8468万元,实施项目覆盖65所学校。

在“改薄”工作中,涟水县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水平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逐步把学校装备水平从省二类标准提升到省一类标准。2014年,涟水县投入704万元,提升大东学校、红窑实验学校等18所农村中小学的装备水平;2015年,投入267万元,为成集学校、北集小学等27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计算机。

涟水县的“改薄”工作不仅注重改善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还注重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从硬件设施、师资配置、内涵建设等方面,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同时,按照“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城校带乡校”的原则,组建12个义务教育学校区域联盟,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

自“改薄”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公开招聘教师109人,其中84人分配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薄弱学校的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都给予优先考虑。2015年秋季学期,78名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帮扶,382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交流学习,促进了城乡、校际师资均衡。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 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 甘肃轨道 甘肃技校 甘肃职校 甘肃培训 兰州地铁 兰州技校 兰州职校 兰州培训 兰州铁道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甘肃地铁专业 兰州铁路轨道 兰州铁路乘务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乘务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升学渠道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

岩羊群重现甘肃尕海湿地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秦陇校区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