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间情感、同中华文化进行沟通的重要纽带,华文教育一直为中国政府所重视,广大侨胞也在尽己所能推动其发展。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华文教育有了愈加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机遇。
然而,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困难依然存在,问题难以回避,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场地之困”再凸显
报道称,3月10日,波恩市议事会准备就关闭国际活动中心进行公开审议,上百名抗议者提前来到市政厅进行抗议,其中大部分是华人。迫于抗议者压力,执政议员提出推迟审议该议程并获同意。
该活动中心由波恩市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从一家私人基金会手中租下,免费提供给具有国际或外国背景、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使用。据报道,由于无需交纳场地租金、地理位置优越,当地华文学校也利用该场地在每周六为波恩及周围地区华裔子女上中文课,让他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在当地华人中很有影响。如果中心关闭,华文学校可能会因为没有教学场地、或由于无力负担高额租金而难以为继。审议暂时推迟,意味着波恩华文学校还有争取的机会。
但华文学校的场地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共性矛盾,再次凸显,不容忽视。
“在欧洲,很多华文学校没有自己的固定校舍,而是借用或租用其他机构的场地,需要支出大量费用,且很不稳定。”西班牙马德里华侨华人中文学校校长叶玉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由于场地多是租用,很多学校时常需要换“校舍”,有的学校买下了很小的地方隔成教室,但设施简陋,有的甚至没有通风的窗户。
此前,据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张星钰介绍,全美国大概只有3~5所学校买了校舍,其余基本都是租用,刚开始学校规模小,几间教室就够,但是学生多了困难和摩擦就多了。据他介绍,很多学校都遭遇过被“赶走”的困境。
“场地是华文学校发展的最大局限之一。”张星钰分析称,特别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教学及活动场地需求变大,而当地能够提供的资源有限,学校需要更多资金来租借场地,承受的经济负担更大。
矛盾交织待化解
“场地之困”的背后,是华文学校资金不足、资格界定等多层次的问题。
海外华文学校多是非营利性质,学校运转的资金主要依靠华人社区和团体、所在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拨款以及个人或商铺的捐助,还有收取的少量学杂费,经费来源十分有限且不稳定。
据悉,波恩华文学校每学期仅收取150欧元,主要用于支付教师薪酬,正是因为无需交纳场地租金,学校才得以维持。美国的华文学校也同样面临资金有限的问题。张星钰说,没有经费来源就只能靠学费收入维持日常运作,一些学校自发筹集的资金也很少。另据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张岩松介绍,“100多年来,学校一直在赤字经营,收上来的学费并不足以抵消学校各项开支,剩下都需要华侨华人捐助。”
资金有限之外,华文学校的“资格问题”也是造成场地困扰的一大因素。由于是华人社团在海外自发组织的教育机构,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华文学校,既不在所在国的教育体系内,也不从属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因而无法享受所在国相应的教育待遇。据叶玉兰介绍,不同于东南亚,欧洲的华文学校没有纳入当地教育体系,不被当地政府正式认可为学校,而是多以教育机构或文化组织等形式存在,不能与当地公立学校一样由政府建设或出资建设校舍。
张岩松也表示,按照日本的教育法,华文学校被歧视性地归类为“成人技能培训学校”,教科书免费、捐款免税、学生保险等待遇都不曾享有。但是,当谈到如果纳入日本教育体系,他也担忧纳入后有丧失华文学校特色的风险。资格界定,是摆在华文教育发展道路上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事实上,华文教育还存在缺少专业华文教师、缺乏合适华文教材等问题。同时,随着“新一代”土生华裔青少年的增加,华文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有待转型和丰富。
应时而变谋新路
“近忧”和“远虑”同在,但华文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理念、融入程度等方面取得的发展不容置疑。在新环境下,华文教育可借新机遇、谋新思路,从源头上逐渐化解教学场地及其背后一连串的问题。
“汉语热”东风,是华文教育融入主流社会与教育体系不可错失的机遇。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汉语,一些以往不重视汉语的华人家长也开始关注子女的华文学习”,叶玉兰说。有专家分析,华文学校的教育对象正由华裔子女扩展到所有爱好中文的人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华文教育在海外社会的地位得以提升、融入程度不断加深。
以东南亚华文学校为例,很多华文学校已经被纳入所在国当地国民教育体系,这些学校则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华文教育与主流教育接轨已然成为明显趋势。”
在华文教育向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实力,势在必行。
报道称,2016年国侨办将重点推广海外华文教育的“标准化”,其中包括海外全日制和周末班华文学校的教学标准,华文学校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华裔青少年中文水平认证标准。
叶玉兰说,目前华文学校的一些老师只是会说汉语,并没有教学资质,出台一些相应的标准,对于提升华文学校的整体水平无疑是有益的。提高认可程度,华文学校的场地问题有望获得新的解决途径。
保持华文学校特色,探索新形态也不失为一种发展方式。谈到华文教育的发展,张星钰认为大中型华文学校可以向社区服务方向转型,承担更多向主流社会推广中华文化的义务。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尝试转型。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华文教育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