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奉新县坚持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县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创新举措,逐步建立起以冶城职校为主阵地的“一校多元”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目前,冶城职校全日制学生达3000余人,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西省中职达标学校”、“宜春市名校”。
一、确保“三个到位”,力推职教发展
1、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编办、农业、科技、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和职校校长为成员的全县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召开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
2、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对职业教育发展资金,做到“两个优先”,即财政预算优先、资金安排优先。认真执行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安排403万元、516万元、600万元。2013年,在全省率先将职校教师绩效工资全额列入县财政预算,切实减轻职校负担,让职校轻装上阵。
3、确保建设项目到位。针对原冶城职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招生困难、发展滞后的实际,经多方论证将冶城职校整体搬迁至县城千亩应星教育园区。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近1.5亿元,征地350余亩,完成校建8万多平方米,装备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总值800多万元,配备图书5万余册,建成占地100多亩集汽车驾驶员培训和园艺实训为一体专业实训基地,正在抓紧建设投资1500万元的实训大楼,使得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二、实施“三个整合”,优化职教资源
1、有效整合职校资源。将奉新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培训职能、宜春电大奉新分校整合并入冶城职校,把冶城职校打造成为集职业高中教育、电大学历教育、技工教育、教师培养、技能等级培训、岗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等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2、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把原来分散由人社、农业、畜牧、扶贫、旅游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全部归由县冶城职校集中组织实施,结束了长期以来职业培训“九龙治水”的局面,每年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培训指标任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4年,冶城职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5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1280人。
3、有效整合师资资源。通过“外引、内强”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职校教师专业技能素养。外引,制定了《奉新县职业学校引进人才办法》,通过面向社会公开特聘,引进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教师;内强,制定了《教师专业培训奖励措施》,鼓励教师转岗,派出青年教师到发达地区培训,打造一支懂理论、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冶城职校已有“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教师130余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近60%。
三、做好“三个对接”,提升职教水平
1、学校与企业对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先后与上海晨光文具有限公司、江苏恰兴集团、江西金源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大华云通玻纤有限公司、江西朝日国际大酒店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量身打造基础性实用人才,实现了互利双赢。
2、中职和高职对接。抢抓全省推进中高职教育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契机,争取冶城职校列入全省2014年中高职对接培养试点院校,与宜春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联办了学前教育大专班专业,建立了从中职向高职纵向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招生603人。
3、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主动加强职业教育专业与县内主导产业对接,积极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围绕我县工业园区纺织产业发展,创办了奉新县纺织技工学校,已向纺织企业定向培养、输送纺织服装应用人才3000余人。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地方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 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 甘肃轨道 甘肃技校 甘肃职校 甘肃培训 兰州地铁 兰州技校 兰州职校 兰州培训 兰州铁道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甘肃地铁专业 兰州铁路轨道 兰州铁路乘务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乘务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