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是这样描述的,某一天,刘路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西塔潘猜想”,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署名刘嘉忆,“这个名字来自我的网名6+1。刘路这个名字太普通,且女性化。”
刘路并不认同一个晚上破解了“猜想”这个说法。“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
他矢口否认自己是天才。父亲在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是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一家企业的工程师。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没有什么先进理念,很少辅导他做功课。刘路在高中时文科一般,理科也不拔尖,就是喜欢数学。
2010年,22岁的刘路仅用一晚就破解了困扰国际数学界多年的难题“西塔潘猜想”,由此震惊数学界,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爱惜人才收他为徒。2012年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奖励他100万元改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并推荐他参加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评选。自2014年再次取得新发现以后,平时不善言辞的他更是对外界一直保持缄默。
此次“面对面”对话,遵义四中学生们慕名而来,现场听众1000余人,提问近百次。“您是如何证明‘西塔潘猜想’的?”遵义四中学生这样提问。刘路说:“我天生对数学有一种热爱,通过多年学习积累并掌握了数学相关基础工具与专业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让我破解它成为可能。”
“您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坦诚相待,志同道合,相处愉快的人才会与之交朋友。”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的话题,对待科学、生命、家国何尝不像对待朋友一样。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或许,这就是刘路的一贯之道!当遵义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学生问及他为何选择中南大学而没有去北大时,他说:“这也是一种缘分,我对数学特别关注,但考试过程中,我的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不太标准,都影响加分,所以就到了中南大学数学系,中南大学也给了我一个健康宽松的学术环境。
遵义四中党委书记、校长张志奎就此谈到:“如果说当年刘路考入中南大学、破解‘西塔潘猜想’是一种缘分,那么今天的遵义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学子能与刘路教授对话更是一种缘分。这源于遵义四中坚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建立宽松自由学习环境的教育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健康身心、自由灵魂、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家责任、国际视野。”
“钱学森之问”一直是困扰当今中国教育的艰难命题,“数学奇才”刘路的出现与发声隐约为之开出了处方。与其说刘路破解“西塔潘猜想”是一个偶然,更愿意说它是一个必然,只不过将时间提前了一些。近300年来,那些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路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数学家们不正是像刘路这样执着于兴趣吗?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中南大学 中国 教授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