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绵高速公路德阳南站出口旁,一台巨型风力发电机不停转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德阳,国家重装基地,聚集了中国二重、东电、东汽三大重装巨头及上千家配套企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三大厂的建设发展不仅带动了德阳机械行业发展,也引领了各类技工、中专学校的兴办热潮,开启了德阳职业教育的最初模式。数十年来,职业教育一直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从成功创建西部职教基地,到着力打造西部职教高地,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让德阳这座“重装之都”愈加生动、美丽。
在德阳有这样一条马路,门对门矗立着两所国家级示范高职学院。一个390万人口的地级市,拥有2所应用型本科学院、6所高职学院(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 所)、18所中职学校(其中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3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5所),各类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共14万人。这样的职业教育规模全国罕见,西部唯一,这就是德阳,四川唯一的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一个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根基的城市。
破除条块分割 盘活职教资源
在校企联系如此紧密的背后,德阳职业教育也有着许多无奈。二重、东电、东汽三大重装企业是央企,100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有央属、省属、地属还有民营。职业院校有省管、市管、企管、民办,条块分割,各自求生,这一度是德阳职业教育改革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用”为先,如何做大职业教育这块蛋糕?德阳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不论公办、民办、企业办、部门办,还是省管、市管、中央管,不论是高职、中职还是农村成教及各类培训机构,只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并纳入德阳职教体系,在财政、土地、招生、就业、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虽然“鸡”不是自己的,但“蛋”下在德阳的“窝”里,面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市委、市政府展现了远见与卓识。
走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文化地标——德阳市图书馆,就坐落在校园里;国家机电职教实训基地、国家装备制造创新中心、东汽工模具研究所亦在其中。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徒渝认为,这些都是省市共建、校企共建的结果。政府推动、上下联动、校企互动、市场驱动,实现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将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共建共享,使德阳职业教育形成一汪活水。
校企共建,让企业饱尝甜头。东电生产世界一流的500吨三峡转轮“巨无霸”;二重自研自制自有知识产权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每一个大中小项目的关键环节,都能见到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影子。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企业要人来人,要技术来技术,做大做强有了坚强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共建共享也让学校大大受益。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有企业参与共建或共管的实训室 49个,校外实训基地576个,设备总值达到近亿元,钢结构实训室、陶艺实训室等还能应企业要求实施生产,学院院长李辉说,“学生在校3年,超过一半的时间在‘真刀真枪’操练,实训课占到学生课程设计的60%,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不需企业二次培训。”
共建,各展所长;共享,各取所需。不但如此,德阳职业院校的“外向度”大增,2004年至今,德阳职校每年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农民40万人次,11年间总计为德阳企业输送技术工人10多万名,还有更多的“德阳造”职校生被外地企业“抢”走。省市共建,理顺了关系,校企共建,更贴近市场一线。如今的德阳职教,校企共编教材、共建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共研项目、冠名办班、短期代培,已经成为常态。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德阳市 职业教育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