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乔布斯之问”问出什么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15-12-09 02:44:44

浏览量:

分享到:

“乔布斯之问”问出什么教育问题?

  在中国教育界有一个颇为著名的问题叫“钱学森之问”,其实,在国际教育技术领域,也有一个颇为著名的问题,叫“乔布斯之问”。“乔布斯之问”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提出的:“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对“乔布斯之问”,如果仅仅理解为计算机领域人士对市场的雄心,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乔布斯之问”是发生在教育领域敞开怀抱纳入计算机技术,大力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几十年后,因此,在教育界人士看来,“乔布斯之问”不是给技术提出问题,而是给教育提出问题。那么,“乔布斯之问”问出什么教育问题呢?

  教育信息化大投入却没有大产出

  “人类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经济、军事、医疗等领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力,因而在这些领域产生了重大的革命性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成效不显,对教育生产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必不可少的东西,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著名的“乔布斯之问”,提出的就是这个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第30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上,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发表主旨报告时这样说。

  其实,无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都可谓轰轰烈烈,都先后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强调教学应用阶段,并都在巨额投入之下建成了一定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各国下如此大气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然而自2006年开始,对教育信息化的反思开始在欧美国家兴起,直到2009年美国教育部对2.1万名中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实实在在地给“提升质量”这一愿景泼了一盆冷水。调查显示,当时美国中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上的能力与30年前即个人计算机进入家庭和学校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一调查结果无疑是爆炸性的,因为它用实证告诉大家,教育信息化大投入却没有大产出。

  为什么信息化没有提升教育质量

  为什么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与期望值之间存在这么大的落差呢?这其实也是“乔布斯之问”的核心。如果看看美国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的反思与探索,我们会发现,问题的产生不在于技术不够完备、信息化不够彻底,而是与信息化过程相伴的主流教育思想出了问题。

  在西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乔纳森等人一直坚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会束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观点,从而使“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主流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完全不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单方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建构,即只关注学生的“学”,不关注教师的“教”。

  “这种对教师主导作用和正确教学理念的完全抛弃,直到上述调查结果出台后才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也由此爆发了‘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辩论的结果揭示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学习理论基础’具有局限性。与此同时,最早发现这类问题与缺陷的学术机构‘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下决心予以纠正,于2008年底编辑出版了一本在美国几乎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的培训手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发挥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表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缺乏正确的‘教学理论基础’的支持,使得‘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动摇。”何克抗教授说。

  美国教育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对西方我们要学习,但不能盲目地学习。事实上,现在国内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得是越来越多,作为应对僵化的“满堂灌”教学和应试主义教育当然有好处,但也要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在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时,切不可抛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尤其国内的教育信息化经常是运动式的、行政化地来推进,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遵循渐变规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程建钢教授说。

  混合式教育或可回答“乔布斯之问”

  “计算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技术,而没有认真关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教育思想有了问题和缺陷。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乔布斯之问”的意义更在于对教育的警醒。

  面对这一警醒,各国教育界都在进行深刻的反省。2010年美国出台《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对教育信息化提出全新命题:教育部门可以从企业部门学习的经验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不是渐进式的修修补补。

  “这一命题简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无独有偶,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反思,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再把信息技术看成一种工具、手段,不再认为教育信息化只是用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或是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的环境’或‘教与学方式’,而是对教育信息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即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何克抗教授说。

  伴随着观念的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点也在得到修正,于是也就有了混合式教育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授林质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式学习项目负责人,他说:“混合式教育就是把传统的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混合式教育的重点不是在于混合哪些事务,而在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与重新设计。优秀的混合式教育对教学法和师生关系的根本转变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一定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反之亦然。若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那就一定强调‘传递—接受式’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就必定是强调‘自主—探究式’教学观念。混合式教育兼取上述两者之长,但并非两者的简单叠加,2012年3月我国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认为,深度融合理论应当是教育信息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何克抗教授说。

  这一场因教育信息化而引起的全球化的教育思想革新,不仅在美国有着实践方面的落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关注,据林质彬教授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式学习项目现已在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国立雅加达师范大学、首尔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清迈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等高校开展。

  也许,混合式教育可以回答“乔布斯之问”,而在这种应答中,中国教育在思想上并没有落在后面,关键就看我们的学校如何接受这些思想,又如何去实践了。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问题 乔布斯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升学渠道

北京联合大学:企业高管现场“把脉”大学生求职

学校教育切莫自相矛盾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秦陇校区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