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及“全面改薄”实施两年以来的情况。据悉,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校舍建设已开工面积8360万平方米,占5年规划目标的40%;竣工面积5166万平方米,占25%;完成设施设备购置282亿元,占规划目标27%。教育部督导办表示,2016-2019年,专项督导要重点督导农村偏远地区教学点保留情况、城镇化进程中新建小区是否同步建设学校,消除大班额现象等。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全面改薄”),是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兜底工程,是切实保障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事实上,贫困地区及部分相对不发达地区,近年来正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加剧了青壮劳动人口外流,脱贫解困变得更为困难——相对应的是,通过“全面改薄”工作,以及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惠农政策项目的投入,可以让贫困地区的居民看到脱贫解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从而稳定地区人口,有助于这些地区的现代农业、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全面改薄”工作也是对2001年后实施并引发较大争议的“撤点并校”政策的有效纠正。“撤点并校”将绝大部分原先建在乡镇以下的小学,撤并到较大的乡镇所在地甚至县城,又将多数乡镇中学撤并到县城,引发中小学辍学率反弹,造成基层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面临更大障碍,还因为原先深入到乡镇和村级单位的学校被撤,广大乡村失去了科学宣传和文化教育的节点。
并且,由于农业税费改革后,县和乡两级基层单位的财力普遍有限,基层县域内被集中整合出的一些“超级中学”、“超级小学”,运转的成本压力超出了地方财力承受范围。这种背景下,市县乡三级地方的中小学中的优质师资,不断流出,朝着直辖市、省会城市、较大城市流动。
“全面改薄”由中央财政承担较大份额,主要的资金投入有了可靠保证,避免了因为贫困地区的财力困难而放缓落实或不予落实,也避免了国内一些地区为完成基层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任务,不惜高额负债(影响到地方支持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问题。
“全面改薄”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覆盖范围广,有着较为统一的规划落实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改薄”工作在改扩建、新建校舍之外,还单列运动场地、计算机、图书、教育仪器设备等完成项目,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在“全面改薄”工作完成后,贫困落后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被提高到一个能够接入数字时代甚至“慕课”等在线教育内容的起点线之上。
另据报道,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动态监测“全面改薄”实施情况,将把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严防、严惩“全面改薄”落实中出现采购腐败和安全质量问题。而“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工作也包括公开公示环节。笔者以为,考虑到“全面改薄”工作保障教育公平的极端重要性,有关方面可考虑在既定的专项督导体系之外,引入更多的监督部门,还有必要创设由建筑行业、新闻媒体等方面专业人士加入的社会监督方式,更为及时深入的读到农村偏远地区教学点保留情况,更为全面的反映城镇化进程中新建小区同步建设学校、配套学位情况。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监督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