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演讲、聚会或遇到朋友和学生家长,总听到大家深感压力巨大,而且主要来自对孩子的教育。有担心孩子高考的;有痛苦孩子逆反的;有焦虑参加不参加一些课外补习班的,甚至明知道不一定对孩子有利,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即使入了大学,依然困惑专业选择、要不要考某种证、念不念研究生、出不出国、选择哪家大学,本来学生自己可以申请,却要花钱请中介;出了国或念了研究生还不轻松,学生学习中间遇到的困难或挑战依然令父母坐卧不安,还有毕业后的就业,等等。
但我们的大学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呢?现在,很多学生陷入考证热和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不顾爱好地争取名校的滚滚人流中,然而放眼望去,大凡名校,关心的重点多是科研、各种指标、各种政府的教育工程,并未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导致学生在校受到的教育和提升大打折扣。即使如此,很多人还是会说,这些名校的证书或牌子很受用呢。
我对此不以为然。 教育必须首先关注人的成长,并通过正确的学习使孩子们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但是,上述现实让我们看到这个简单原理却被形形色色的认知替代,而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所认知的教育符合这个年代吗?
我对这些朋友说,我有一招可以免除你们的压力和痛苦,这就是大家换一种思路对待这些问题。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只要孩子健康,万一失误没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不少人扔“砖”过来,说席教授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不念大学你怎么和别人竞争?何况大学也有助于孩子们成长。
未来的人要活得好需要什么
即使获得了名校的证书、学位,就能确保学生们的职业生涯顺利吗?未来孩子们将会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家长、老师、学校应该为他们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才会帮他们赢得未来?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想象一下未来的几种情景:
情景一: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机器人革命的到来,20到30年后,靠体力工作的岗位,将会被机器人所占领;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岗位,将被电脑所盘踞;传统的课堂和老师也有可能被慕课等网上教育所替代。人们也许一辈子会从事多份工作,转换多个行当。特别是当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有更多时间和更长的生命去享受人生,那时工作也许不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是努力丰富人生体验,所以娱乐、探索性乐趣、体验式享受可能流行,教育和学习成为融入人生、生活的必需品和具有精神价值的生存方式,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某种证书或贴个名校的标签。同时,人们在享受虚拟乐趣的同时可能慢慢开始厌恶虚拟,重新珍惜和创造更为丰富、更有深度的面对面交流。学习和教育成为人们认知世界和快乐共处的生活常态,而不是满足功利的手段。
情景二:在教育领域,可能出现很多网课公司,这样的公司可以整合全球资源搞一门课,其精彩程度可能令人向往、让大学无法匹敌。如果进一步假想,世界上冒出大批这样的公司,例如1000家,就这些课程来讲,没有大学可与之匹敌,如果很多这类公司联合起来,是否还有大学存在的空间?大学会不会被这些公司所淘汰?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中,学生们为什么还要掏高额的学费进入大学学习?换句话说,如果当代大学不重视教育变革,就可能出现哈佛商学院克里斯滕森教授2014年预言的情景:“未来十五年内美国一半的大学会面临破产”。但反过来看,如果大学站在这些公司的肩膀上,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重塑大学校园的价值,那么这些公司集中起来可能也无法与优秀的实体大学竞争。一言以蔽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好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教育和大学。
情景三:现代社会为学生们开启了多扇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大门,念大学已并非成才的独木桥,而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学生可利用零星的时间,将学习当成生活中的部分活动,可以选择进入大学,体验一下校园环境,或选修几门有价值的课程,而不是非得像现在这样,利用4年完整地学学士、2年多学硕士、3年多学博士。届时校园学习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和老师在校园里干什么?如果大学老师依然采用现在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教学,这样的大学将会面临挑战甚或消失。而如果大学采用开放、主动、探索、研究导向型的教育,再配合以综合的资源和实验环境、老师和学生的现实互动和指导,校园的价值可能是网上课程无法完全替代的。即使如此,学生也许不满足于一个校园,可能混迹于不同校园;不一定在校园连续待4年或更长,而是根据人生发展将其拆分成很多阶段,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另外,游学也许盛行,从而享受多元文化、异乡风情,追随兴趣新奇,体验丰富多彩。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年代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